山西西南部旅游景点?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山西西南部旅游景点?
山西西南部景区有:
1、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2、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3、黄河壶口瀑布 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黄河浪涛激起一团团雾烟云随着水雾的升高,烟云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奇丽,有“水底生烟”之说。壶口瀑布不仅有“水底冒烟”,“彩桥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说。上游船只到此,必须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即所谓“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续航,千百年来,概莫能变。
4、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南向紧邻古蒲州城址,东连西厢村。寺址高耸,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视线广阔而开朗。塬头之下一条宽阔的坡底长街,是当年通向长安的古驿道。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4、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5、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 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35 公里、介休绵山 4 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 2 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 108 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 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6、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天下名山僧占多”,为什么?
人们都喜欢游山,尤其是名山。什么样的山才算名山呢?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山经》记载的347座山,便是名山。清人郭穆在《名山游记?凡例》中说,“名山三百,支三千,好游之”,人们喜欢游的山便是名山。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今天看来,刘禹锡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这个“仙”,应包括宗教上的神、佛,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还应包括历史上的名人逸事或神话传说,以及近代和现代的革命纪念地等,这是广义上的“仙”。
中国历史上宗教和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寺庙踞山而建,山因寺而扬名,寺因山而迷人。许多名山都有寺庙,故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比较盛行的是佛教和道教。
佛教要建寺庙。寺庙如建于闹市,车马喧闹,花花世界与其教义格格不入。如建于旷野,地平无奇。一般说来,山地林木繁茂,溪泉水清,空气新鲜,环境清幽,又远离尘世,可谓佛门弟子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境。
另外,山以高大雄伟为其特征,古人对山又有一种崇拜心理,认为山是神仙的住所。神灵之所以能够“上下于天”,是因为有山这个“上天之梯”。如四川最高峰贡嘎山,其藏语的意思是“至高无上”,佛是至高无上的,也只有佛有资格住在山上。所以,宗教利用人们对山的崇拜和神秘感,占山修寺。
佛教把素有“清凉世界”之称的五台山辟为文殊菩萨的道场。释迦牟尼的另一弟子普贤菩萨抢占了峨眉山。佛教中的地藏王选中了九华山。唐宋时期日本高僧惠萼欲请观音菩萨东渡日本安家,途中遇风浪,便落脚于海岛――普陀山,遂建“不肯去观音院”,家喻户晓的观音占据了普陀山。五台、峨眉、九华和普陀后经历代扩建寺庙,逐渐成了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南北朝是佛教大发展时期,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均建有佛寺。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绝句》诗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皇帝和世家大族都崇信佛教,梁武帝还数次象征性地去当和尚。据史籍记载:当时佛寺有“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如始建于南齐的南京栖霞山上的栖霞寺,后经唐高祖李渊扩建,殿字楼阁四十余所。栖霞寺与山东灵岩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天台山国清寺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又如无锡惠山上的惠山寺,镇江北固山的甘露寺、金山上的金山寺,杭州西湖北高峰下的灵隐寺,天目山上的禅源寺,安徽天柱山上的佛光寺,庐山下的海会寺、东林寺等,名山与名寺相互映衬,别有情趣。
北方名山中的寺庙也比比皆是,如北京香山碧云寺,天津蓟县盘山万松寺、天成寺,河北苍岩山福庆寺,辽宁千山龙泉寺。此外,从晋末开始佛教还在一些名山大凿石窟,如始凿于前秦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武周山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山的龙门石窟及四川的大足石刻等。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多数名山都留了佛教的遗迹,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创于东汉。道教盛行时,先后把山西垣曲县与河南济源县之间的王屋山、浙江黄岩县的委羽山、仙居与临海二县间的括苍山、天台县的赤城山、四川灌县的青城山、广东增城与博罗二县间的罗浮山、陕西华阴县的华山、江苏句容县的茅山、吴县的西洞庭山和向无确定地点的西城山(疑为青海东部与甘肃西南边境之西倾山)共十座名山辟为十大洞天,说是仙人居住的洞府,并在江西的龙虎山、湖北的武当山、安徽的齐云山、广西的白云山和山东的崂山等处修建了许多道观。
我国古有“三神山”和“五岳”之说。三神山出自齐人徐市,他为讨好秦始皇而上书言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神山上有长生不老之药。现在看来,三神山可能是古人对海上海市蜃楼的一种幻觉,徐市说的三神山是不存在的。至于五岳则指以中原为中心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名山。封建帝王为了显示武功,巡狩疆土,常常登山封禅,封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衡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建造规模宏大的岳庙。
宗教占据了天下名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修建寺庙,并住有僧尼或道士。如九华山在唐代寺庙多达三百余座,僧四五千人,世称“佛国仙城”。明代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盛况空前的道教最大道场。
“山为地之胜,寺为山之胜”。名山有寺观,则有了灵性。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题诗咏唱,善男信女进山求神拜佛,达贵官人乘兴游山树碑立碣,寺庙建筑、雕塑、壁画、题刻及珍藏文物,往往又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有人说,“游山不游寺庙,其收获只有一半。”因为游山不只是观景,还要求知,求知除了探索山中的自然现象之外还要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游寺观不仅会了解到许多宗教知识,而且还可以从寺观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塑技艺以及绘画、书法中了解中国的古文化。
天下名山因历史上名人轶事或神话传说而扬名的也不少。如“莽莽昆仑,黄帝居之”,舜帝南巡崩于九嶷山,追赶舜帝的二妃娥皇和女英,在洞庭湖中的君山闻舜帝已死,攀竹恸哭,热泪滴于竹上,而成泪痕斑斑的湘妃竹,昆仑、九嶷、君山遂成名山。浙江绍兴有一会稽山,史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葬此,山为会稽山”。浙江莫干山是我国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传说得名于春秋时期干将、莫邪夫妇曾在此铸剑。安徽滁县琅琊山,主要因宋代欧阳修谪居滁县时常到此山,并写了“醉翁亭记”而扬名。鄱阳湖入长江处有一石钟山,因山脚江边石漏众多,微风拂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故名石钟山。北宋苏东坡曾乘舟夜探石钟山,写了著名的《石钟山记》,从此石钟山名声大震。新疆天山博格达峰山腰有一天池,传说西王母居之,并宴请过周游天下的周穆王。陕西著名的骊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山,也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洗温泉澡之处,还是近代史上“西安事变”之地。又如河北昌黎碣石山,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曹操等均登碣石以观沧海。连云港云台山中的花果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这些名山都是因名人轶事或神话传说而著名。
至于因山是革命纪念地而扬名的,如井岗山、大别山、沂蒙山、延安宝塔山、河北易县狼牙山等,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僧占山或仙居山,是我国名山旅游地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三、梵净山有没有道观?
它是佛教圣地,应该是没有道观。
梵净山称“弥勒道场”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不少方志专家,查找古今史籍,实地蹋勘考察,寻访民间传说,确证梵净山宋元时代即为梵天净土,明代初年已成弥勒道场。
梵净山弥勒道场所属地区贵州铜仁市地理位置贵州铜仁市的江口县、印江自治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
梵净山称“弥勒道场”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不少方志专家,查找古今史籍,实地蹋勘考察,寻访民间传说,确证梵净山宋元时代即为梵天净土,明代初年已成弥勒道场。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市的江口县、印江自治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6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由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不少方志专家,查找古今史籍,实地蹋勘考察,寻访民间传说,确证梵净山宋元时代即为梵天净土,明代初年已成弥勒道场。至明万历年间,钦命僧妙玄重开佛山,破山和尚传临济正宗,虽不专修弥勒净土,却容僧众禅净双修,并纷纷兴建或重修庙宇,环山建起四大皇庵、四十八座脚庵和金顶古庙群,道场于是盛极一时。立于万历46年(1618年)、由朝廷户部郎中李芝彦撰文记载重建梵净山金顶的《敕赐碑》,高度评价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并对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兴盛赞颂不已:“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烦顾于道府。”由此可见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地位及其影响。
形成
据肖忠民研究,唐贞观年间(627—649)梵净山北部的天庆寺就已建成,宋代建炎年间(1127—1130)又在梵净山西部山腰建成天池寺(清代改名护国寺),元大德年间(1297—1307)在西部半山之薄刀岭与棉絮岭交界处建有山王殿,由此说明梵净山佛教开发早已从唐初开始。当然,弥勒道场的建成,理应在它开发到一定的时候,因此应晚于唐代。乔松先生认为,不可能在弥勒净土信仰发展最快的初唐以前开山建立,因为任何道场开山,只有在教义已为当地信徒所普遍接受之后而不是这以前。赵幼立先生认为当在宋朝末年,一是从金顶“院道”摩崖记载明永乐初年踏勘“委系古迹名山”,说明开山肯定早于明代;二是根据乌江流域文物的发掘,唐朝在沿河建沿丰寺、宋朝在印江建西岩寺的史料记载,以及对净土宗的创立、发展过程的分析,梵净山佛教的开发繁盛期当在宋朝末年。
据贵州都市报2006年10月4日载:江口县文广局负责人与铜仁地区佛教协会副会长释佛祖法师、江口梵净山佛教协会会长释祖德法师等9人,在梵净山麓的太平乡白鹤山上,发现了两座保存完好的古僧塔和弥勒佛道场遗址。据当地80多岁老人吴应德介绍,白鹤山弥勒古佛道场辉煌鼎盛于明、清时期。山上曾有一座古寺,该寺坐南朝北,属四合大院,房屋48间,正殿供奉高大的弥勒佛坐像,两边是形态各异的24位诸天王和十八罗汉像。前发现的两座并排的五级僧塔,塔身上叙文和塔前的石碑文字已全部风化,无法辨认。根据佛教仪规,从僧塔、寺庙的建筑规模分析,能享受七级、五级僧塔待遇的都是有建树的德高望重的高僧。古僧塔群及弥勒佛道场遗址的发现,引起了有关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所获得的资料,有待进一步考证。
文化
梵净山的佛教文化丰赡。
一是庙。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一千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二是碑石和摩崖。“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三是桥。天桥架于金刀峡之上的石拱桥,凌空千尺,极为壮观,桥面宽1.86米,长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二天桥在金顶腰,高3.9米,宽3米,雍正九年(1731)曾加修理。这两座桥迄今保存完好。
四是洞穴。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外方砌石墙,有岩浆泉水涌出,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之处。九皇洞在金顶北约1公里,为一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洞门为块石砌成,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
五是奇峰经石。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
六是云海波涛。从金顶远望,白云无际,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面对此景,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
七是佛光幻影。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八是山花红叶。梵净山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见当时佛教之盛况。
梵净山从金顶摩崖石刻到庙宇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风民俗,都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虽然,由于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森林及动物大量减少,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态并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地球“绿宝石”名气大增。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寺庙
四大皇庵
据史志记载,唐代佛教传入贵州梵净山地区(:“唐代,牛腾在藏轲大布佛教,黔北黔东兴建寺院10余座,为佛教传入贵州之始”),宋代黔东北地区颇具规模的寺院有沿河沿丰寺、印江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思南华严寺等,明清佛教在梵净山地区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梵净山历史上之四大皇庵:护国寺、天庆寺、承恩寺、朝天寺。
护国禅寺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的永义乡大园址村。始建年代待考(大约唐末宋初),竖于明万历四十六年的《敕赐碑》和竖于清康熙二十六年的《海阔慧惺和尚墓碑》都称为“天池院”,清初重建后更名为护国寺。护国禅寺背靠棉絮岭,面向肖家河,两侧有大小狮子岩拱护,地处西上梵净山要冲,是梵净山四大皇庵之首。
2004年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此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法师亲自蔚临,并发表讲话“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佛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2005年举办了首届“中国梵净山护国寺佛诞节”,又名浴佛大法会,纪念释迦牟尼2549岁的生日。
天庆寺
天庆寺,又名天庆堂。位于梵净山东北麓印江木黄镇金星村九台山腰,距金顶40公里。天庆寺始建年代待考。天庆寺庙宇规模宏大,号称“九重堂”,计有殿堂45间,建筑宏伟壮观。最为奇特的是大佛殿下的天井,由巨石板铺就,最大的石板长3米,宽2.4米,厚12厘米,阶沿石最大的长6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这样的巨石在过去工具简陋、山野菁林、道路崎岖的条件下是如何运抵的,留下了一道谜。天庆寺现存遗址内有木屋5间,深持和尚、大方和尚等石墓塔4座,藏经楼遗址,石院坝天井,对研究梵净山佛教文化有很高的价值。
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
承恩寺
承恩寺下为镇国寺,俗称下茶殿,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六年隆参和尚重建,建国前复毁,仅存遗址,占地面积为1100平方米,1988年僧释通灵募化重修,改石屋为砖混结构,有正殿3间,两侧厢房,正门及耳房,1998年竣工,举行开光典礼。
朝天寺
朝天寺,原名冲天寺,位于梵净山东北麓的三角桩,有梵净山南天门之称,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贵州宗教概览》第5页)。据《下茶殿碑》载,咸同年间赵子龙、刘满作乱,庙宇被毁,清道光六年后由隆参和尚募化再修,光绪五年(1879年)又毁于兵燹。
四、甘肃医学院有硕士点吗?
甘肃医学院是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的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原来的平凉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合并成立的,没有硕士点。
甘肃医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全日制医学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平凉地区卫生学校,2003年升格为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的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占地面积805亩,建筑面积22.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亿元,现有30个党政及教学科研机构,教职工926人(含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18人,其中本科生4938人。
五、潮汕地区十大高山?
1、笔架山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 广东 潮州市韩江东岸笔架山西麓,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四华里,窑址鳞次栉比,相传有九十九条窑之多,号称“百窑村”,又称“水东窑”、“白瓷窑”。
2、释迦岽
释迦岽,位于广东省丰顺县留隍镇西南部,为留隍与东联的交界处。山麓西南界揭阳,东南邻潮安,与凤凰山遥遥相望。
到释迦岽游览,以茶背村为起点,约20公里路程。先乘车绕着山腰公路,抵达西山村;再步行沿着峭壁山道,经过大湖、鸡啼石、竹篙岭,然后穿过密密麻麻的竹子山,抬头便可见释迦岽顶峰。
3、大南山
大南山是莲花山系南阳山的延续,西东走向,横跨惠来县、潮南区、普宁市(县级)、东西长5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
4、莲花山脉
莲花山脉,粤东南有名的三大山脉之一,在广东省东部,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大埔县北粤闽省界,西南至惠东县稔山镇,长280公里,因主脉上莲花山峰峦攒簇如莲花得名。
5、凤凰山
凤凰山是潮州市一处独特的旅游景观。它坐落于潮州城区北面约40公里处的凤凰镇,主峰凤凰大鬓海拔1497.8米,是潮州市的最高峰。
主峰山势巍峨屹立,终日云雾缭绕,银瀑飞泻,雄伟壮丽;山上奇花异草,苍松翠柏。站在顶峰环视,群山俯伏脚下,潮州城远近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6青云岩风景区
青云岩风景区地处濠江区东南的大瞭望山,这里林木茂密,山径幽深,岩洞奇特,泉水淙淙,风景清静优美,庙宇寺观建在云岩之间,历来有“海国风光第一山”的美称。岩内共有十八个神奇的洞群,还有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水墨画、石刻、壁画等等,宝物众多,融合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于一体,甚为壮观。登上大瞭望山青云岩,从洞口俯瞰,可看到青翠成片的松林,也是汕头爬山好地方。
7澄海塔山
塔山风景区是以塔山寺为中心,因山色秀美,碧水平湖引人入胜。塔山属南峙山脉的一部分,山上胜景众多,形成了一寺一庙一天池,二室四桥七牌坊,八泉九路十二峰,十三亭台卅二石的系列景观,有"云鸿戏海"、"天池夜月"、"龙泉古迹"、九路、四桥、七牌坊、三十二奇石景"晴岚滴翠"、"龙船载经"等妙景,是汕头登山、滑道、划船、骑马、游艺、野炊等好去
8潮阳东岩山
潮阳东岩山,宛如仙境的风光。站在岩峰,高瞻远瞩,临近的大海只见那闪闪波光,与碧色的长空相映成趣。东岩一峰比一峰高,层次就像凌云之势突起。自东岩山而下包括卓锡寺、石岩寺、金顶寺,各寺环峰而筑,石级盘桓,山势高峻,奇峰幽洞,林木苍郁,景致优美。潮阳东岩山也是汕头登山好去处。
9汕头神山
汕头神山高36米左右,山虽不高,但峰壑峭立,树木峥嵘,风景秀丽,古迹众多,为澄海古八景之一,名曰“冠山环翠”。明代时期依其天然地势,共辟十景,即院堂一鉴、桂阁三台、仙岩凝霭等等,蔚为壮观。后人又辟小八景,故共称神山十八胜景。汕头神山是汕头爬山的好去处,值得来此一游。
10 潮阳西环山森林公园
西环山森林公园是汕头爬山的好去处,西山至北山的古岩、古寺、风景名胜古建筑和遗址较多,水库集雨区内林木茂密,鸟语花香,宗教寺庙佛教丛林、风景名胜等特色资源特征较显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5.5%,有良好的森林景观;还有狐狸、山羊、穿山甲、乌龟、金(银)环蛇和山鸡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确实是个不错的登山好地方。
发布于:2024-03-2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