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标志?

博主:mj160mj160 2024-04-05 17:01:53 55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岳麓书院标志?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

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创立。六朝建道林寺。

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

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前身。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二、三度书院哪三度?

三度书院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三个著名书院,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庐山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立学府之一,曾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中心。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是南宋时期的著名书院,培养了许多文人墨客。庐山书院位于江西庐山,是明代著名的书院,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山庐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推动学术发展和传承经典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岳麓书院对联?

答案:岳麓书院对联,指的是岳麓书院上面的一些对联。

具体说明:

岳麓书院,由于其历史上曾汇聚文人,因此在该学院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对联。

总之,岳麓书院的对联是非常经典的,值得前去观摩学习。

四、岳麓书院语录?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旷敏本《岳麓书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旷敏本《岳麓书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素,成败归之于零。

——旷敏本《岳麓书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旷敏本《岳麓书院

五、麓山 郭沫若?

岳麓山,曾有大批民国名人、政要在此屐齿留痕,如蒋介石、汪精卫、康有为、李根源、郭沫若、谢冰莹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登上岳麓山顶。中国名山岳麓山,曾相伴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脉搏紧密跳动。

1938年2月,郭沫若不愿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不愿与康泽、贺衷寒、刘健群等共事,悄悄从武汉赴长沙。在长沙,田汉号召长沙文化界的朋友为郭沫若召集了欢迎会,郭沫若见到了许多十几年未见的朋友,田汉等人并陪他听湘戏,游屈子庙、贾谊祠,而且登临麓山寻幽览胜,凭吊黄兴墓、蔡锷墓。站在岳麓山顶,俯瞰湘水北流,橘洲横前,白帆点点,颇觉娱目清心。他在《长沙哟,再见!》一文中描述,“在长沙不知不觉地便滞留了二十二天,认识了不少的友人,吃了不少的凉薯,游过三次岳麓山”,并率性的表示,一旦国难解除,愿能卜居山下。 

  22天后,郭沫若离开长沙赴武汉任职。当然这除了多方努力做工作的原因外,不能不说岳麓山灵秀的山水也涤净了他郁结的心绪。 

六、描述岳麓书院的诗句?

岳麓书院的诗句,例如:

1.岳麓书院

作者:徐炘

名齐山岳仰前贤,古迹微茫落照间。

青简易迷千载事,苍松犹带六朝烟。

难拌柱杖穷云壑,尚抱尘心愧石泉。

神往岩头虫鸟篆,待攀绝顶细摩研。

2.岳麓书院

作者:徐炘

森森群彦尽英髦,倒峡才思郁怒涛。

岂有珊瑚搜铁网,漫将金玉饰铅刀。

青云鹊起期蓬阆,碧海鹏抟藉羽毛。

好假诗书为曲蘖,名山风雨莫辞劳。

3.岳麓书院

[明代] 顾璘

大道隐浮华,稽疑在明哲。

心交限千里,命驾勇所决。

幽讨向空山,三月语未辍。

微言世非远,横议今复烈。

愿因江汉流,一濯永清澈。

七、岳麓书院古建筑原理?

书院是古代的学校。

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类,官办的叫“学宫”,民办的叫“书院”。

书院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等级的,启蒙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小学和中学。另一类是高等级的,研究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大学和研究院。

书院的建筑一般有讲学的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等。书院建筑在各方面体现出儒家所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岳麓书院大门

建造书院选址非常讲究,岳麓书院选址在湖南长沙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下,森林茂密,漫山红枫,层林尽染;白鹿洞书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林壑幽深,溪流潺潺。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岳麓书院环境

书院不仅讲究选址,而且还要着力经营周边环境。例如长沙岳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在书院周边开挖沟渠池塘,引山泉人园中,种植树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书院八景"——“横坞烘霞”、“柳塘烟晓”、“风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

岳麓书院八景之柳塘烟晓

除此之外,还要在书院内建园林,引岳麓山上的泉水流入园中,号称“百泉轩”。另外,书院后面山谷中有爱晚亭,书院前面有自卑亭,直到湘江边上有牌楼。所有这些都构成书院的环境,都是书院的组成部分。

岳麓书院八景之桐荫别径

书院建筑的选址和环境经营,都是源自于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美育,即通过艺术和审美陶冶人的情操。

岳麓书院秋景

在书院教育中,课堂讲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平时书院的师生三三两两在山间溪流茂林修竹之间闲游,或谈人生,或谈时务,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基至是更重要的教育。

岳麓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是灵活自由的,特别是高等级的书院,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或者研究院。在那里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人数。

岳麓书院讲堂

一般书院都只有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时学生们主要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困坐在旁边听讲。讲课的内谷也比较自由,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讲授,相互提问论辩。

若遇名师大家讲课,则远近学子云集听讲,每当此时常常讲堂坐不下,因此很多书院的讲堂建筑做成一面全开敞的轩廊形式,当听讲人多容不下的时候,就自然向庭院中延伸。

岳麓书院朱张会讲雕塑

岳麓书院宋代最盛时期,著名学者张拭主持书院,远道请来大哲学家朱熹讲课。朱张二人虽然同属理学正宗,但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学术思想仍有差异,两种不同年观点一起讲授论辩,成为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史书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学者云集听讲者逾千人。

今天岳麓书院讲堂上仍然摆放着两把椅子,便是对当年朱张会讲的纪念。

无锡东林书院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喻户晓。

东林书院依庸堂

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挂在此处。

中国古代的祭祀其含义是感恩和纪念,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祭祀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祭祀人物来教育后人。所以教育场所——学宫、书院都必定有祭祀的建筑。

学宫有文庙祭孔子,一般书院中虽然没有完整的文庙,但也有专门祭祀孔子的殿堂。除此之外,每个书院还有自己独特的祠庙,用来纪念该书院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书院中的这类祠庙叫“专祠”。

岳麓书院专祠

专祠,其建筑体量不大,其风格朴素淡雅而庄严,透出一股肃穆的气氛,让人顿生崇敬之意。

书院作为古代的教学场所,今天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书院那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今天仍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有些方面基至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

八、岳麓书院名句?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求是

6、

岳麓书院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7、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8,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9、

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The End

发布于:2024-04-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美景天下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