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雅安名山县有个江神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有,没有人知道雅安名山县有个江神医?
到现在也说不清楚是不是有真本事,我们也是本地人(名山县黑竹乡的,挨着茅河),原来也不相信江骗子,他的资产应该在2亿左右吧(去了之后看见预估的),觉得他就是一个江湖医生。但是我婆婆得了结肠癌,很晚了,手术后,一直做化疗,4次后没有什么用,虽然医生都建议我们不化疗了,但是出于心安嘛,还是继续在化疗,化疗的药都改成吃的了。就当是死马当活马医,我们上周星期天(并不知道是2、5、8不看病,也不知道会有那么多人)也去了,8点多去的,排到1点多才看。我老公和他妈一起进去的,他是不说话,一把脉居然知道病情,说得一清二楚,非常准确,说药方让徒弟写的时候,旁边的人根本听不清。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知道是结肠癌,并且知道扩散到颈椎,压迫神经痛,手臂拿不起来。还说肠子上的包快还很多。药才刚刚开始吃(我本人认为是没有用的),也不知道后事如何。反正很多去那里的人都是抱着我们的这种态度去的。
二、关于石盆泉的传说?
在博山区盆泉村北,有一条山谷,当地人叫石大夫庙峪。山峪的西北面是高约百米的崖壁,人称北黄崖,悬崖上有一石呈人型,被称为石大夫。悬崖之下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有一古庙掩映其中,这里便是人们为纪念石大夫而建的石大夫庙。
传说石大夫是陕西人,身中进士,官宦不做,习医为生。但因时运未通,人们对他的医术尚不认可,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忽一日,梦中有人指点他说:你的出头之日已到,你向东方走,你的两只鞋子有八斤半重时,你的医术就会名声大震,你走到有你神像的地方,那里就是你的安身之处。石大夫醒后想,不知这梦是真是假,反正呆在家里也办不成事,不如按梦里说的出去走走看,说不定会梦想成真。于是下定决心走上了寻梦的道路。
这一天,他走着走着忽然下起雨来,脚下是一路的粘土地,两只脚沾满了泥,实在走不动了,才找到一块石头坐下来休息。他脱下鞋子一掂量,足有八斤多重,他忽然想起梦中说的,我的鞋子八斤半重时就会时来运转,可这地方荒无人烟,前不靠村,后不靠店,腹中空空,饥饿难忍,哪有什么时来运转呀?只好继续迈着懒步,一点一点往前走。正在这时,从前方来了一队出殡的,抬着一口棺材,匆匆而过,还留下了一行鲜血。石大夫一见大吃一惊,断定棺材里的人还没死,忙叫他们停下,强令打开棺材,一看是一孕妇难产。石大夫立即给孕妇扎了一针,“哇”的一声,小儿立即生下来,产妇也睁开了双眼。母子得救,众人欢喜,都说来了一位神医,能手到病除。石大夫救了孕妇后,得知此处乃盆泉村,并看到北山悬崖之上有一石像,与自己确有几分神似,且此处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正应了梦中所说,心想,这就是我的安身之处了。从此,石大夫就在盆泉住了下来,他施展自己的医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看病,向他求医的人络绎不绝,石大夫从此时来运转,名扬四海。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神医,把此处称为石大夫峪,建起了石大夫庙,逢年九月二十四是他的庙会,无论远近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求医,传说石大夫有求必应,一杯清茶,能治百病,十分灵验。
三、妙道帝君原名叫吴夲吗?
是的
吴夲(979~1036年),字华基,号云冲,同安县积善里白礁人。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4日),吴夲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名通,母黄氏,都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中早逝,夲乃立志学医以普济众生。为此,他终生素食,不娶妻室,云游名山大寺,向诸多医术高超的人求教,博取众家之长,注意收集民间验方,然后在盛产草药的东鸣岭下龙湫坑结茅为舍,上山采药,练丹济世,按病投药,如矢破的,虽奇疾沉疴都能很快治好。有一次,腮腺炎流行,死难村民不可计数,吴夲得知染坊工人不染此症,即反复揣摩,以靛青涂于患者肿处,没几天炎症就消失了。
吴夲的医术闻名天下,且救死扶伤而不取人钱财。同安县令江仙官、主簿张圣者都被感动,弃官跟他学医。据说宋仁宗曾召吴夲人宫为太后治病,吴夲以丝线切脉,铜针刺背,丹药内服,治愈太后乳疾。仁宗十分高兴,封他为御史太医;吴夲却不恋富贵,坚辞回乡为群众治病。明道二年(1033年),漳泉一带疫病流行,吴夲带着徒弟深入疫区医治患者,救活无数人。
景祐三年(1036年),吴夲上山采药不慎跌落岩坑,受了重伤,五月初二日在家逝世。人们感其恩德,在龙湫庵立像敬祀,奉为“医灵真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赐建宫庙。乾道二年(1166年)赐额“慈济”,即取“慈心济世”之义,又谥“大道真人”,故民间亦称“大道公”。吴夲被神化以后,从宋到明受追封16次,其封号有英惠侯、慈济真人、普佑真君等等。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被封为“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今闽南乃至广东、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华人居住地都建了许多供奉吴夲的慈济宫、大帝宫。在泉州市区中山南路有一座“花桥亭”,据说是当年吴夲到泉州行医施药之处。泉州民众于南宋绍兴年间在花桥亭建祠敬祀他,名慈济宫,又称花桥真人庙。清光绪四年(1878年),华侨在花桥亭设立“泉郡施药局”,光绪十一年扩大设立义诊,改称“花桥施药处”,其经费、药品多为华侨捐赠。
发布于:2024-04-0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