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山是哪四个?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中国四大名山是哪四个?
有道教四大名山和佛教四大名山之分。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为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为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四座名山都为中国道教圣地,四座山分别供奉广援普度天尊、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
二、中国四大名山指哪四座山?
庐山、龙虎山、九华山、黄山
中国四大名山分别是庐山、龙虎山、九华山、黄山。中国的四大名山还分为佛教的四大名山和道教的四大名山。四大道教名山分别是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和三清山。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九华山。
三、中国世界四大名山?
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分别为: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绵延起伏长约200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
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古迹名胜30多处,中路有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西路有黑龙潭、扇子崖、长寿桥等。
中西两路会合后为中天门,登天险十八盘,有南天门、碧霞祠、瞻鲁台、日观峰。登日观峰看日出,更为胜景。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
在神话中其往上最接近统领"三界"的玉皇大帝,东邻便是神仙居住的仙山蓬莱与瀛洲,故诗曰泰山"魂雄气壮九州东,一敞天门旭日升。
百代帝王趋受命,万方处士向蓬瀛。(左河水)"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被誉为"五岳之首"。
泰山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城区北,东经117°6′,北纬36°16′。贯穿山东中部,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古称黟山,唐改黄山。由花岗岩构成。
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
有三大主峰;莲花峰(1873米)、光明顶(1841米)、天都峰(1810米)。
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名,并称"黄山四绝"。七十二峰各具特色。
有玉屏楼、云谷寺、半山寺、慈光阁、始信峰、天都峰、莲花峰、仙人洞、白鹅岭、百丈瀑等名胜古迹,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多集中于4-6月,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最长无雨期40天。
景区林木茂密,溪瀑众多,大气质量常年保持Ⅰ级,空气PM2.5日均浓度5微克/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
峨眉山-乐山大佛
峨眉山-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
传为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唐宋时期,佛教日趋兴盛,梵宇琳宫,遍及山峦,有佛龛百余,洞窟40个,又有万年寺、报国寺、洪椿坪(千佛禅院)、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名胜。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肩宽24米,故又名凌云大佛,为世界最大的石佛像。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同时,新构造运动,在峨眉山地质构造背景上所产生的雄伟壮观,类型多样的现代地貌,为生物类群的滋生繁衍和别具一格的中-高山地生态王国的建立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背景和条件形成的有机统一的演绎整体,造就了峨眉山的美学形象、科学内涵和在世界山岳型风景区中独领风骚的特殊地位。
武夷山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 。
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为喀斯特地貌静观集中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涧、卧龙潭、龙啸岩等名胜和冲佑万年宫(武夷宫)、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及历代摩崖题刻。
建阳、武夷山、光泽三市交界处建有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
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
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
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武夷山四季分明地处中亚热带,武夷山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约12℃~13℃,1月均温3℃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5℃,7月均温23℃~2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高达85%,雾日在100天以上。
波兰时间2017年7月9 日下午19时10分(北京时间7日10日凌晨1时1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来自全球2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代表出席会议。
此次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武夷山(江西铅山)申遗提案,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至此,江西铅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据了解,江西铅山武夷山为江西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 "华东屋脊"之称的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东南大陆最高峰,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 以及"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的"全球环境基金会"委员和专家经过考察后,对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致赞扬,并将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正式列入"GEF --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之一。
北武夷山地区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遗产也与有丰厚的人文遗产共存的鹅湖书院,它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此次武夷山遗产地边界调整,进一步加强了遗产地自然价值的完整性,将大大加强对遗产地的保护。
四、中国四大名山是哪四座?
中国四大名山第一名是昆仑山,第二是娥眉山,第三是九华山,第四是雁荡山。四大名山是民间说,官方没有统一标准,其中昆仑山第一无可非议。
五、中国四大名山?
九华山享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和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一样,还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 ”之一。九华山的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九华山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黄山享有“人间仙境”之美誉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重峦叠嶂、争奇献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其中有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有三十六小峰,峥嵘秀丽。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凇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真无愧“人间仙境”之美誉。
龙虎山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
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又是一处新兴的旅游胜地。它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16公里处,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龙虎山中的泸溪河似一条美丽的玉带,把龙虎山的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串联在其两岸。这里的河水碧波荡漾,楚楚动人,水流湍急时冲击山崖,水流缓慢时水浅处游鱼可数,水深处碧不见底,这里的景色就构成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奇丽景象。
庐山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得到全国人民的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庐山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它地处江西省北部,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以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罕见的壮丽景观,更构成了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 庐山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还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
结语:中国的四大名山各有各的特点,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雄伟、壮观和美丽,每一个名山都值得我们去观赏、去感悟和保护它的自然环境。
发布于:2024-04-0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